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裝修避坑方法論

裝修容易踩坑?這是我的避坑方法論結合我派的眾多裝修文章,為大家提供一些裝修的「舊」思路,幫助大家躲避裝修中的大坑,順利入住自己的 Dream House。

省流版#

🏠適用人群:房屋面積 140 平以下,打算以清包、半包方式裝修的人群,有一定空閒時間,預算有限,對品質有一定追求。

💰硬裝預算:20w 以內,軟裝家電豐儉由人。

💡策略理念:輕硬裝,重軟裝。華麗高調的硬裝使用複雜的工藝,工序更多,容易踩坑,也容易過時。

裝修之所以容易踩坑:(1) 缺少對裝修決策附帶影響的了解;(2)缺少對裝修產品的了解;

如何避免踩坑:(1)制定預算:著眼當下,優先鎖定硬裝預算;(2)決策漣漪:基於「裝修項目周期 | 使用生命周期成本」兩個視角,獲得對裝修決策的全面了解;(3)選好產品:合理構建正反兩個「信息茧房」展現產品全貌;借助「體系」的力量篩選產品;(4)選好工人:關注工人「表面功夫」,避雷難以溝通的「老師傅」;

其他建議:(1) 無需甲醛焦慮,警惕其他隱藏的污染源(玻璃膠、家具等);(2)用好工具,掌握信息:Ai、Notion、Figma、小紅書、少數派。

我家的開支參考:「點擊這裡查看」(Notion)

或許去年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裝修了閒置許久的新家,長達一年的裝修之旅,對裝修這件事情獲得了新的感悟。結合我派的眾多裝修文章,為大家提供一些裝修的「舊」思路,幫助大家躲避裝修中的大坑,順利入住自己的 Dream House。

裝修的坑哪兒來#

裝修之所以容易踩坑,就是因為普通人缺少對裝修決策附帶影響的了解。我們作為非行業從業者,對於裝修行業整體的情況和細節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加上裝修在本質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工種、工序配合,很多在單一視角看來合理的做法卻頻頻在後續過程中暴雷。

因此,裝修環節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盡可能全面的了解裝修決策所帶來的連鎖效應。當你了解了每一個決策背後的連鎖效應,再反過來審視所作出的決策,可以有效的避免踩坑。

舉例來說,當我們決定通鋪 200*1200mm 的細條木紋磚時,做出決策的依據是它的顏值和耐用性,但是卻不知道這個規格的木紋磚鋪設極為繁瑣,後續在鋪設時裝修公司會跟你要增項費用:鋪設費,你看著合同條款不得不掏出這筆錢;緊隨而來的就是排版,你希望效仿某紅書網紅通鋪,瓦工看了你的圖二話沒說就給你鋪上了,當你美滋滋的幻想新家的美貌,現實給了你重重的一記:瓦工沒按照通鋪的排版依然給你留了過門石,叫你去買過門石,並告訴你說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幹的,你看著所謂的「通鋪」陷入了沉思;最後就是美縫,當你知道美縫按照米數來計算時,面對加起來上百米的縫和上萬元的價格,天塌了……

整個裝修市場的產品極度複雜,如同這個行業一樣令人頭暈目眩。裝修所涉及的產品在互聯網上傳播範圍依然有限,信息依然很少,普通人根本無法分辨這些產品,更遑論做出理性的選擇。

正因如此,在看了無數的裝修攻略後,依然會踩坑直到擺爛。也正因如此,本文分別從預算建立、決策框架、信息搜集、產品選擇、效率工具五個方面,給出個人的經驗分享,幫助大家盡可能少的踩坑。

image

依然一片狼藉的新家

建立真正的預算#

有了預算後就會大幅減少衝動消費。

我們常常會在裝修前,就預先給自己定一個上限,例如「我打算花 25 萬完成裝修」。殊不知,這樣草率制定預算才是你未來預算超支的罪魁禍首。制定預算的必要性在於,我們有了預算後就會大幅減少衝動消費,正如你明知銀行卡里的餘額不足以購買豪華品牌汽車,自然就不會發生「本來想買一輛電瓶車,後來一步步升級成了勞斯萊斯」的故事。

首先,我們可以將家裝成本開支大致劃分一下:(1)硬裝開支;(2)軟裝開支;(3)電器開支。有了分類,我們就可以從各類信息渠道,了解這些分類的開支情況,為我們自己做預算提供依據。

以「清包」的方式去完成家裝,所有材料都需要業主自行購買,工人只負責完成各個工序。通過檢索和詢價,獲得三類開支的大致成本:

  • 硬裝的人工成本,水電 60 / 平,瓦工全包 13500,木工按加工的板材數收費 110 / 張,油工 75 / 平,按照 120 平計算,人工成本合計大約 40000 元;主材包括瓷磚、木地板、洗臉台等等……
  • 軟裝:沙發、窗簾、桌子、凳子等,合計 xxx。
  • 家電:電視、燈具、電腦、洗衣機、烘乾機、洗碗機、冰箱、掃地機器人等等,合計 xxx。

將這些開支加起來,才是你真正的預算,才能知道你的銀行卡會有多少餘額來購買你理想的沙發和夢寐以求的大電視,才不會出現大幅超支的窘境。

但是我們都擁有偷懶的本性,上述的方法會很精確,將很多在未來需要決策的事情提前到當下,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預算的有效性也會下降。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呢?當然有。既然是裝修,我們就不要把目標設定為「完美的家」,只要裝修到能夠入住的程度就可以了。此時因為預期目標的大幅降低,我們需要關注的信息大大減少,只需要關注硬裝涉及的東西即可。後續其他的軟裝和電器你都可以慢慢買,而不需要去倉促的決策。

我家坐標紹興主城區,建築面積為 120 平方,套內面積 104 平方。通過多個渠道提前了解各個環節的工人價格,以及材料價格,預算和實際開支如下:

開支項目預算計算方式實際開支
水電材料開支8000按材料單累積計算6650
水電人工開支7200按房屋面積計算,60 元 / 平7200
瓦工材料開支25000按材料單累積計算23500
瓦工人工開支15000一口價,事先協商工作量。13500
木工人工材料開支18000按照板材數量計算15000
木工人工開支12000110 元 / 張9300
油漆材料5000按照油工開的材料單4300
油漆人工1000075 元 / 平9000
合計102000/88450

兩個「全周期」視角#

有了硬裝預算,就可以去購買相應材料了。

從木紋磚這個例子可知,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決策所引發的連鎖效應,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踩坑。在做出每一個決策前,從「裝修項目周期維度」、決策背後付出的整個「生命周期成本」這兩個維度出發,重新審視決策,做出一定範圍內的最優解。

踩坑案例 1:鋪木地板還是木紋磚?

還是以「鋪木地板還是木紋磚?」這個決策入手。一般裝修博主們會跟你分享這兩者的優劣,這也是我們最容易檢索到的信息,很容易對號入座選擇相應的產品。但同樣的,你也很容易踩坑,因為博主們只會告訴你產品本身相關的特質信息,例如:

木地板木紋磚
耐用性
價格便宜
顏值很好看好看
適用範圍不適合地暖通用

可是,你如果就根據這些信息就做出「我要鋪木紋磚」的決策,那你大概率就會踩坑。因為你完全不知道木紋磚是否會影響其他工序,也不知道木紋磚後期可怕的美縫費用,更不知道木紋磚鋪設非常依賴瓦工手藝,鋪設不平整的木紋磚會非常難看。

有什麼渠道可以了解這些信息呢?我相信一位認真且專業的設計師應該都了解這些信息,但既然選擇了清包和半包,也就意味著設計師不會全程參與。我的方法非常簡單:通過詢問 Ai,讓 Ai 來梳理在這兩個維度(裝修項目周期維度,生命周期成本維度)上所發生的連鎖效應。在裝修項目周期維度上,我們需要關注的就是各個裝修階段的關聯影響,因此結合經驗,我將裝修階段劃分為:設計階段、水電階段、瓦工階段、木工階段、油工階段、收尾階段。

另外,裝修產品一般需要與其他產品搭配使用才能發揮效果,如果僅僅考慮產品本身的購買成本是不夠全面的,需要從整個使用生命周期來衡量其使用成本。產品使用生命周期上劃分為:購買成本、安裝成本、耐用性、維護成本、額外成本。

以木紋磚為例:

提示詞:選擇木紋磚或者木地板在整個裝修項目周期上會分別影響到哪些工序(階段劃分:設計、水電、瓦工、木工、油工、收尾)?並對比木紋磚和木地板梳理其使用的生命周期成本。

裝修項目周期#

deepseek 給出的回答非常具有實用價值,光從初步的提問中就能比較清晰的了解兩類方案的差異。

1. 設計階段#

木紋磚

需提前確認鋪貼方式(工字拼、人字拼等),影響地面排版設計。

需預留瓷磚縫隙(通常 1.5-3mm),與美縫方案結合。

地面高度需預留瓷磚 + 水泥砂漿層(約 4-5cm)。

木地板

需確認地板類型(實木 / 複合 / 強化)及安裝方式(懸浮鋪 / 龍骨鋪)。

地面平整度要求高(≤3mm 誤差),需提前規劃找平方案。

需預留伸縮縫(牆邊 8-10mm),避免熱脹冷縮變形。

……

經過追問和整合其他信息,對於「選木紋磚還是木地板」這個決策,不難看出,如果採用木紋磚會增加一系列的後續工序,為了追求耐用性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錢。到這裡已經能夠做出初步的決策了,但請稍等,讓我們繼續從「使用生命周期成本」維度來探索這個決策是否恰當。

裝修項目周期設計階段水電階段瓦工階段木工階段油工階段收尾階段
木紋磚風格匹配、鋪貼方案、水電管線開槽鋪貼費用、施工難度、切割損耗、平整度清潔難度、美縫費用
木地板風格匹配、鋪貼方案櫃體安裝順序地板保護

使用生命周期成本#

提示詞:請你對比木紋磚和實木地板的整體成本,涵蓋購買成本、鋪貼費用、維護成本、額外費用(例如木紋磚的美縫),以表格形式輸出。

使用生命周期

成本
購買費用

(90 平)
鋪貼費用

(含輔材)
維護成本額外成本(美縫)合計
木紋磚75001300001000030500
木地板315000031500

看完這張表,基本可以下個結論:如果家裡沒有地暖,那麼使用木紋磚是一個相當愚蠢的決定。從生命周期成本來看,以我家的 90 平鋪貼面積來計算,為了使用木紋磚導致後續增加更多的工序,例如切割和美縫,其中按米收費的美縫貢獻不少,導致整體開支上細條木紋磚甚至持平木地板,並且大大增加了踩坑和出錯的概率,屬於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當然,我們預估美縫費用以後,選擇兩夫妻自己動手做,省下了這 10000 元。

image

我家:還沒做美縫的木紋磚

image

我家:兒童房,使用馬貝 2801 水泥基填縫劑,顏色 144 號

踩坑案例 2:白的五顏六色

還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決策連鎖效應導致的踩坑:全屋顏色。各類主材的顏色選擇分散在前文提到的「裝修項目周期」中,例如地磚、牆磚的顏色,需要跟木工階段的飾面板顏色,油漆階段的油漆顏色,還有木工環節的櫃面顏色相互搭配,再到收尾階段的踢腳線和燈光的顏色。

各類裝修材料的顏色非常多,如果沒有設計師協助搭配,多數人就會陷入踩坑的困境。但正因為顏色數量多,從顏色數量下手就可以理出一條清晰的選擇路徑。從顏色可選數量進行比較,油漆 >>> 瓷磚 > 櫃面 = 踢腳線,因此選擇順序就是:櫃面 — 瓷磚 — 油漆,可以很好地避免全屋「白的五顏六色」。

但還是請做好預期管理,成品的顏色依然有可能與樣品和色卡不一致。

image

小紅書用戶:白的五顏六色,房門、油漆、櫃門

這裡給出應用「裝修項目周期」維度進行思考的模板:

裝修項目周期設計階段水電階段瓦工階段木工階段油工階段收尾階段
全屋顏色風格設計地磚、瓷磚顏色櫃體顏色、櫃面顏色油漆顏色、踢腳線顏色、櫃面把手顏色、吊頂顏色(鋁扣板)、房門顏色、開關面板顏色

常見問題梳理#

這裡梳理了一些常見的需要銜接、容易踩坑的決策,供大家參考。

裝修項目設計階段水電階段瓦工階段木工階段油工階段收尾階段
空調背出安裝空調選型;安裝位置插座位置和方向、管道預留、新風洞預留、吊頂形式、安裝位置補油漆
智能開關開關點位、燈光設計零線預留、網絡預留線盒處理、燈槽設計、吊頂設計、開關安裝、補油漆
燈光燈光設計多控預留、插座預留、櫃體線路預留地插處理櫃體燈槽預留、吊頂燈槽預留、
掃地機器人安裝位置上下水管路預留、電路預留安裝位置、機器人進出口高度預留

火眼金睛選產品#

利用算法「信息茧房」#

利用算法形成的信息茧房,構建對產品的全面認知

信息茧房通常指人們被困在有限的信息中,不斷尋找符合自己預期觀點的信息,從而編織了一張自欺欺人的信息網,作茧自縛。當今大多信息 app 都利用算法來推薦內容,很容易讓用戶陷入其中。

既然如此,就需要想辦法抑制自己陷入信息茧房,避免在倉促間做出決策,我們可以試著利用算法,來編織一正一反兩個信息茧房,避免在因為看到優點或者缺點就在倉促間做出決策,反而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更加客觀的看待事物。方法非常簡單:利用算法推薦,使用關鍵詞檢索,並在一定時間內持續點擊算法推薦的內容,獲得正面觀點的信息;隨後讓自己冷靜下來,抑制自己的衝動,使用完全相反的關鍵詞進行檢索,獲得負面的信息,並繼續持續關注算法推送的內容。

例如:

使用 2 個小紅書賬號,分別檢索以下信息,並關注後續算法推送的信息:

  • 正面信息茧房:木紋磚 + 優點 / 好處 / 優勢。
  • 反面信息茧房:木紋磚 + 缺點 / 踩坑 / 弊端。

這麼做的原因是,如果純粹用「木紋磚」去進行檢索,這就是產品營銷希望你落入的陷阱,通過拉踩的方式來體現自家優點,你會獲得非常多的軟文,你無法判斷這個產品是否真正優秀。但是如今以小紅書、B 站等主流社交渠道來說,UGC 內容才是佔據主流,你可以通過傾向性的檢索獲得某個視角的信息,從而獲得來自用戶的真實評價,而算法會不斷向你推薦此類內容,此時就形成了關於這個產品的「正面」信息茧房。隨後,使用負面關鍵詞去利用算法推薦,構建產品的「反面」信息茧房,你就能拿到用戶對產品的吐槽。通過一正一反兩個信息茧房,構建自己對產品的全面了解。

實踐案例#

這裡以「美縫劑」這個產品使用本方法在「小紅書」進行演示:

通過關鍵詞「美縫劑」進行檢索,主流的產品為 4 種:真瓷膠美縫劑、水泥基填縫劑、環氧彩砂、聚脲美縫劑。從小紅書檢索的結果來看,聚脲美縫劑和真瓷膠美縫劑的出現頻率很高,環氧彩砂緊隨其後,最後才是水泥基填縫劑。我們就以聚脲美縫劑為關注焦點,查看來自用戶的正反兩方面的評價。隨著算法推送的相似內容越來越多,你就能更加清晰的了解聚脲美縫劑這個產品,我將搜集的信息匯總如下:

正方:好看,耐黃變、耐久性耐污性較好(存疑);

image

聚脲美縫的正面信息普遍觀感都很好

反方:開裂、脫落、價格貴,有毒(存疑),沒有國標。

image

反面信息中,脫落的反饋非常多

其實光看負面算法的推薦內容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結合我下面要說的內容,可以更好的做出決策。

信任「體系」的力量#

優先購買符合國標的裝修產品。

裝修市場的產品是我所認知的世界裡最為混亂的,很多產品不像其他品類在線上銷售並擁有完整的產品介紹。我們如果純粹依賴銷售的介紹,那就只有被忽悠的命。但是,就像其他行業一樣,國家為各類裝修材料、工藝、工序制定了國家 / 行業標準,借助國標 / 行標來篩選產品,能夠幫我們規避很多智商稅產品。

國標#

當你面對一個完全一無所知的產品時,查看它的介紹頁是了解這個產品的基本信息獲得途徑;如果你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將多個同類產品對比查看並提取產品的關鍵信息,你可以獲得同類競品的差異點;如果你願意再多花一點時間,可以去細究一下為什麼廠商選擇這些東西來做營銷。

還是以美縫劑為例,前文提到三類產品:填縫劑、美縫劑、聚脲。首先讓我們從需求出發進行思考:為什麼需要美縫?

image

從這個簡單的邏輯鏈條來看,美縫的作用主要是功能性和裝飾性。如果需要更精確的定義,「填縫」是功能性的,「美縫」是裝飾性的。但又因為大家習慣把這道工序叫成「美縫」,仿佛讓縫隙消失或者弱化縫隙的存在感才是這道工序的目的,這也是「縫隙消失術」在美縫屆大受吹捧的原因。實際上從上面提到的邏輯鏈條來說,因為縫隙存在的必然性,水、灰塵等會進入縫隙形成污垢和返潮,因此美縫實際上所發揮的首要作用應該是的是「防水、防塵」,在滿足這個首要功能後,才是對美的追求。總結後我們得到美縫的兩大用途:

  • 防水防污,阻止水和灰塵進入縫隙;
  • 美化縫隙,讓縫隙消失,或者裝飾縫隙;

基於這兩點去尋找產品,什麼是好產品就一清二楚了。例如某美縫劑使用的材料是聚脲,先不用著急去探究「聚脲」到底是什麼,查看產品頁上的賣點全都是跟「美」相關的,例如「不易變色」、「不怕暴曬」等,防水抗污的能力要麼只字不提,要麼一筆帶過。所以,如果是衛生間、廚房的美縫,從宣傳的功能性上就可以排除此類產品。

image

更重要的是,用於美縫的材料是有「行標」的。水泥基、環氧彩砂均屬於填縫劑,擁有相應的行業標準 「JC/T 1004-2017」,而標準規定了產品應該擁有的性能,也就是下限,因此購買符合相關標準的產品很顯然會比沒有任何標準支撐的產品更可靠。無論商家如何吹噓自己的產品,作為普通人沒有能力鑑別產品性能,那麼就請信賴體系的力量。

話說回來,聚脲美縫劑投放市場近 3 年,至今只有一個團體標準,加上大量踩坑反饋,實在不建議使用。至於真瓷膠,其主要成分為環氧樹脂,其執行標準為國標「GB/T 36797-2018」中的「面層裝飾接縫膠」。看到這個名稱,很顯然這是起裝飾作用的,用在客廳等乾區倒是無傷大雅,但因為其不具備足夠的防水防污性能,是絕對不建議用在衛生間、廚房等區域的。所以如果有人推薦你全屋都使用真瓷膠,真誠的建議你遠離。

常見產品的執行標準#

為了方便讀者查詢,整理一些常見的裝修產品執行標準,只要在購買時確認這些信息,哪個便宜買哪個,基本不会踩坑。當然,每個品類都會有自己的頭部企業和其他企業,只要符合標準的均可以購買,不必迷信頭部企業產品。

產品名稱用途執行標準備註我使用的產品
面層腻子提升牆面平整度,提高油漆附著力JG/T 298-2010(N)N 為耐水,Y 為普通,前者用在潮濕區域,後者乾區。三棵樹,工人更熟悉這款產品,雖然我很想用美巢。
牆固(界面劑)用於牆面加固,防止粉化,提升附著力GB18583-2008;JG/T 907-2018美巢。
水泥基 / 環氧彩砂填縫劑用於防水防塵,美化瓷磚縫隙JC/T 1004-2017;水泥基為 CG,環氧彩砂為 RG水泥基:馬貝 2801;環氧彩砂:馬貝 141
真瓷膠用於美化瓷磚縫隙,防水防塵GB/T 36797-2018主要成分為環氧樹脂未使用,防水性能和拉伸性能不如填縫劑。
面層油漆美化、抗污GB 18582-2020; GB/T 9756-2018配合底漆效果更佳多樂士瓷潔勁護,顏色 033
瓷磚- -GB/T 4100-2015附錄 G 的產品最好,其次為附錄 H,附錄 J。附錄 J 的 2001200 木紋磚,價格夠低,足夠家用;衛生間和廚房均使用附錄 G 的 6001200 瓷磚,品質極好。
瓷磚膠將不吸水的瓷磚固定在牆面上JC/T 547-2017根據瓷磚尺寸選擇對應瓷磚膠性級別,薄貼注意提前在瓦工階段找平牆面我是 600*1200 的大磚,使用 C2 或 C2TE 的瓷磚膠,德高
板材室內用各類人造板GB/T 39600-2021 (甲醛);GB/T 44690-2024(有機揮發物)(甲醛釋放量分級)Enf≤0.025; E0≤0.05;E1≤0.124市場主流為 E0,只要價格夠低,E0 足以。我使用的是大王椰的產品。

部分產品詳情頁展示的執行標準#

image

油漆的執行標準

image

合格的環氧彩砂填縫劑需要滿足 JC/T 1004-2017 中的 RG2 標準

選好工人#

對於清包或者半包這種類型的裝修方案,工人堪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選擇一位優秀的工人,也如同在職場面試候選人,只需要關注工人的專業能力(手藝),以及溝通能力(聽話,會表達)

判斷工人手藝:看表面!#

優先找裝修公司的工人來承接!!!

那麼如何判斷工人的手藝呢?最重要的一點:看表面功夫。反推這句話就是:如果工人連表面功夫都不肯給你做,你指望他能把里子做好?表面功夫看似浮於表面,但卻是我在裝修實踐中最能直觀感受到工人認真程度的指標。好的工人真的會有一顆匠心,盡力去完成自己的每一件作品,會細致的對待每個細節。我家的油工師傅在離場前語重心長的叮囑我:安裝家具的時候注意點,這是我花了心思的作品。雖然我沒有用華麗的藝術漆,也沒有給他配精緻的羊毛刷,但他依然一絲不苟的完成了工作。

裝修工人市場缺乏評價反饋,只能依靠口碑傳播,其中的絕大多數優秀者都進入了裝修公司。只要是正規的裝修公司,起碼表面功夫一定會花力氣去做,因為這是贏得客戶好評的最簡單方式。也正因如此,裝修公司一定會建立相關的工作流,形成標準工藝,工人長期在這樣流程下工作(否則就面臨罰款和辭退),一定會形成習慣,而習慣的力量很可怕。對這些細節的

以「瓦工在瓷磚上開面板槽」這道工序為例,請先看對比圖:

image

左側的開槽水平堪稱災難(檢索關鍵詞:瓦工 + 踩坑),必然是瓦工在現場的「純手工老師傅匠心之作」。沒有按照標準尺寸加工,後期容易引發開關面板無法蓋住邊緣、安裝困難等各種問題;右側的則是最佳水平(檢索關鍵詞:瓦工 + 神仙),瓦工找了加工廠,堪稱神仙工藝。試問,如果你去選瓦工,你會選哪一個?一個願意在這些細節上投入時間精力的人,難道還不值得你信任嗎?

更可怕的,是工人固守工藝,十年如一日。如果一個師傅跟你吹噓:這個工藝我用了十幾年了,請馬上換工人。以油漆環節對牆面基層工序為例,幾年前的主流工藝是腻子粉 + 膠水,價格便宜施工容易。但如今全是按照國標執行生產的成品腻子,如果師傅執意還要加膠水(會更容易施工),不僅是對產品性能的破壞,也顯然會產生更多的污染物。所以遇到此類工人請直接換人,不要猶豫,不然等待著你的一定是踩坑。

溝通能力:願意傾聽你想法,表達順暢#

除了優秀的手藝以外,一個優秀的工人也同樣需要具備優秀的溝通能力。

有很多踩坑的人會抱怨自己的想法常常得不到工人的認可,並且工人會按照自己的方式替業主決策,而最終的結果往往令業主頭痛不已。因此在尋找工人的環節,一定要嘗試去詢問你關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關注你是否聽懂了師傅的回答,關注你的問題是否得到了有效解答。一個優秀的工人一定會給你認真解答,因為你是他的客戶,此時還沒有達成交易。

image

正在認真對我老婆的圖進行提問的木工師傅

關於甲醛焦慮#

甲醛的來源:很多#

我相信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擁有的焦慮,也是家裝行業最知名的問題之一。我們會擔心油漆的甲醛,會擔心板材的甲醛,但事實上,這些產品的甲醛釋放在國標限制下,從源頭上已經得到了控制,並且其中的絕大多數會在幾個月內釋放出來,實在不足為慮。但實際上,室內甲醛超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 各種品類產品集體釋放的結果,比如窗簾、沙發、家具等等。這裡尤其要警惕使用的玻璃膠和密封膠,一般工人帶的產品極為劣質,絕對是室內甲醛的最大來源。因此極為推薦自行購買高品質產品,例如「瓦克 DA」。

去除甲醛的方式:通風#

另外,去除甲醛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風,新風系統更是甲醛的終極克星。如果沒有對「開窗通風」這件事情有執念,極力建議安裝新風。如果預算和實際情況不允許安裝新風系統,也可以像我一樣購買空氣淨化器,或者帶有新風功能的空調,也算是平替了。新風不僅能夠有效去除甲醛,還附帶一個意外收穫:家中的灰塵會大幅減少,再也不用去費力打掃落滿灰塵的書架了。

上門除甲醛?沒必要#

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就是對這類公司最形象的描述。通過上一小節你已經了解室內甲醛的來源,只要保持通風就可以大幅降低室內甲醛含量。如果實在著急入住,除完全可以效仿新開業的豪華酒店,使用空氣淨化器就可以了,無非也就是換幾個濾芯的代價。

使用的工具#

Notion / 多維表格工具#

追蹤費用開支,對費用進行分類,並形成分類視圖查看各環節開支。相比起用 excel 或者備忘錄來追蹤支出,使用 notion 或者多維表格工具會更便利,可以輕鬆的給支出項目標記分類。

image

2024 年盯的最緊的就是支出了,notion 真的很好用

image

在數據庫裡輸入支出條目,輕鬆匯總數據

image

按照房間和工序顯示開支合計

Figma#

畫各類家具尺寸圖,標記燈具位置,用途多多,好用極了。

image

信息渠道:AI、小紅書、少數派#

基於 LLM 的 AI 是搜集信息首選,Deepseek 更是國貨之光;小紅書擁有目前數量最多的 UGC 內容;少數派擁有質量最好的 UGC 內容。對於目前生活中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這三個渠道已經足夠了。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