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到 2020 年,區塊鏈行業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包含上、中、下游的區塊鏈產業鏈條。#
自 2008 年比特幣的誕生開始,區塊鏈逐漸被人們發掘,世界各國紛紛佈局區塊鏈技術和應用。 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垂直行業應用落地項目不斷湧現,國家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先後推出近 300 余條政策鼓勵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國內互聯網巨頭企業也紛紛佈局區塊鏈應用,包括阿里、華為、百度、騰訊、京東等企業紛紛推出區塊鏈平台,包括央行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 36 家銀行機構紛紛開展區塊鏈應用,並取得優異成果。 2008 年到 2020 年,我國區塊鏈行業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包含上、中、下游的區塊鏈產業鏈條。 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硬體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平台層,該層包括礦機、晶片等硬體企業,以及基礎協議、底層基礎平台等企業;中游企業聚焦於區塊鏈通用應用及技術擴展平台,包括智能合約、信息安全、數據服務、分佈式存儲等企業;下游企業聚焦於服務最終的用戶,根據最終用戶的需要定制各種不同種類的區塊鏈行業應用,主要面向金融、供應鏈管理、醫療、能源等領域。
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硬體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平台層,該層包括礦機、晶片等硬體企業,以及基礎協議、底層基礎平台等企業;中游企業聚焦於區塊鏈通用應用及技術擴展平台,包括智能合約、信息安全、數據服務、分佈式存儲等企業;下游企業聚焦於服務最終的用戶,根據最終用戶的需要定制各種不同種類的區塊鏈行業應用,主要面向金融、供應鏈管理、醫療、能源等領域。
01 區塊鏈的發展#
萌芽期
相信說起金融危機,你我都會談虎色變。最近的一次世界級金融危機就在 2008 年,這次危機讓很多先行者對現代金融體系逐漸失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比特幣應運而生。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敏銳地意識到,大部分的互聯網貿易結算都依賴可信任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處理,儘管在大多數時候這些系統的運轉是足夠好的。可是一旦遇上極端信任危機,信任關係的失衡就會導致現代金融體系的結構性塌陷。
常規的思路幾乎失靈,但中本聰卻另辟蹊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一個自由主義者拯救世界的故事就此拉開帷幕。這個方案最出彩的其實有兩點,第一就是還原了支付原來的樣子,第二就是創新性地引入了支付腳本,我分別給你說一說。
什麼是支付本來的樣子呢?你可以這樣理解,貿易支付的本質其實是買家與賣家的供需關係,只是由於買賣雙方的不信任,才需要引入雙方都信任的第三方進行擔保,為雙方的買賣行為背書。
在中本聰看來,這種由信任作為媒介的運行模式是有問題的。
所以,中本聰想到了去掉第三方擔保的可能性,設計了一套基於密碼學、無需買賣雙方彼此信任就可以完成支付的數字貨幣系統。在剔除信任紐帶之外,比特幣還創新性地引入支付腳本用於貨幣的支付。腳本實質是一段計算機程序代碼,如果你可以輸入正確的參數,腳本執行成功就意味著你擁有貨幣的使用權。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比特幣通過程序腳本,實現了一個完全嚴格按照計算機邏輯運行的數字貨幣轉移機制。但是,比特幣的腳本功能並不完美,它只支持指令的順序執行。而一般功能完善的計算機編程語言都支持順序、分支以及循環。誠然,只基於順序執行的腳本可以實現比特幣的條件支付,但也僅限如此。這裡可以假設你有一個這樣的需求:
-
抵押自己的一套房產,換 10 枚比特幣,並約定 1 年以後用 11 枚比特幣解壓房產;如果未能守約,房產將被法拍買。中本聰寫道:
我覺得更多人對 90 年代基於可信第三方的系統(數字現金等)感興趣,但是經歷了十多年的失敗,人們都認為這事兒注定成不了。我希望大家能區分對待,比特幣是我所知的不基於信任系統的第一次嘗試。
正是不基於信任這個主要特點引起了我的注意。真正的難點在於讓人們看重比特幣的價值,從而使其成為貨幣。
如果十年後電子貨幣還沒有普及,我會感到很奇怪。現在我們知道比特幣這種方法,說不定可以在可信第三方退縮的時候堅持下來。
可以在小的細分市場裡先用起來,比如積分獎勵、捐贈卡、遊戲幣等。最開始可以用在那些幾乎免費服務的工作量證明應用上。
比特幣已經可以用於發送付費電子郵件了。發送框的大小可以調整,可以輸入任意長的消息。當它連接到網絡時直接就發送出去了。收件人雙擊交易查看完整消息。如果有名人收到的郵件多得看不過來,但是還是希望粉絲們有一種方式可以聯繫他們,就可以安裝比特幣系統並在網站上公開 IP 地址。“發送 X 枚比特幣到這個 IP 的 VIP 熱線,我會親自閱讀您的消息。”
還有訂閱網站為避免免費試用影響到付費訂閱,只需要增加一些額外的工作量證明,就可以對免費試用者收取比特幣。
也許應該留些比特幣在手裡,萬一火起來了呢。如果這麼想的人多了,預言就會自我實現。一旦啟動就會出現很多應用,像在自動售賣機投幣那樣輕鬆地在網站上支付幾分錢。
中本聰
http://www.bitcoin.org 這個話題後來在 BitcoinTalk 論壇上又被提了出來。
比特幣 0.1 版發布 中本聰,星期日,2009 年 1 月 25 日,08:34:34 UTC-8 哈爾・芬尼寫道:
* 垃圾郵件僵尸網絡可以很容易癱瘓付費發送電子郵件的過濾系統。
-
如果 POW 令牌有用,特別是能變現,機器就不會再閒置。用戶會指望他們的計算機賺錢。計算機的收益被僵尸網絡盜取的情況就會比現在更令人關注,用戶因此會更努力地維護計算機,並且清理計算機以免受僵尸網絡的感染。
另一個減少垃圾郵件的辦法是賦予 POW 令牌價值:人們會為了賺錢開設大量的虛假郵件賬號以收割垃圾郵件中的 POW 令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們用自動郵箱來收集 POW 但並不閱讀消息。假郵箱與真人的比例會高到讓垃圾郵件無利可圖。
該過程首先有潛力形成 POW 令牌的價值,那些沒有僵尸網絡的垃圾郵件發送者可以從收割者那裡購買令牌。儘管這種買賣暫時會產生更多的垃圾郵件,但太多收割者榨取垃圾郵件發送者只會加速自我毀滅的進程。
有趣的是,電子黃金系統已經有了一種叫 “除塵” 的垃圾廣告形態。水軍要交少量金粉才能把垃圾消息發到交易評論區。系統允許用戶設置願意接收垃圾消息的最低補償金額。
比特幣發布 P2P 貨幣源代碼 中本聰,2009 年 2 月 11 日,22:27 我開發了一套叫比特幣的新開源 P2P 電子現金系統。它是完全分佈式的,沒有中央伺服器或可信方,一切都基於加密保護而非信任。來試一下或者看看截圖和設計論文:
從http://www.bitcoin.org 下載比特幣 0.1 版
傳統貨幣的根本問題在於其運行機制所需的那些信任。必須信任中央銀行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是法定貨幣的歷史充滿了對這種信任的破壞。必須信任銀行,讓它們保管我們的錢並用電子方式進行轉帳,但是它們一次次在信貸泡沫中放貸,只保留很小一部分準備金。我們必須把隱私託付給它們,信任它們不會讓身份盜竊者吸乾我們的賬戶。它們巨大的運營管理成本使小額支付變得毫無希望。
上一代的多用戶分時計算機系統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在採用強加密以前,用戶必須依賴密碼保護來確保文件的安全性,信任系統管理員,由他們來保護信息私密性。管理員衡量隱私原則和其他問題的考慮或者來自於管理員上級的命令總是凌駕於隱私之上。當強加密出現在大眾面前時,就不再需要信任了。數據以其他人在物理上無法訪問的方式保證安全,不管什麼原因、無論藉口有多好,說什麼也沒用。
是時候把該技術應用到貨幣上了。如果有了基於密碼保護的電子貨幣,沒有必要信任第三方的中間人,就可以確保貨幣安全並輕鬆地進行交易了。
這套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數字簽名。數字貨幣包含幣所有者的公鑰。在轉讓時,幣的所有者對數字貨幣以及下一位所有者的公鑰一起簽名。任何人都能檢查該該簽名以驗證所有權鏈。這可以很好地保護所有權,但卻留下了一個尚未解決的大問題:雙重消費。任何所有者都可以嘗試對已經支付過的數字貨幣再次簽名並然後再進行另外一次支付。通常的辦法是讓擁有中央數據庫的可信公司檢查雙重消費情況,但是那又回到了信任模型。在中心位置的公司可以凌駕於用戶之上,而且支撐這些公司需要龐大的費用使得小額支付無法實際執行。
比特幣方案是用點對點網絡來檢查雙重消費。簡而言之,該網絡就像分佈式時間戳伺服器,對支付數字貨幣的首次交易蓋戳。這利用了信息易於傳播但難以封鎖的本質。要了解詳細的工作機制,請參閱http://www.bitcoin.org/bitcoin.pdf 中的設計論文。
其結果是建立沒有單點故障的分佈式系統。用戶保管自己幣的加密私鑰,並與他人直接交易,在 P2P 網絡的幫助下檢查雙重消費。
中本聰
比特幣發布 P2P 貨幣源代碼 中本聰,2009 年 2 月 15 日,16:42 赛普・哈索伯格寫道:
比特幣與這個項目有協同效應嗎?
可能有吧。他們在討論喬姆中央造幣廠的那些舊東西,但也許只是因為那是唯一可用的。也許他們會有興趣換個新方向。
很多人認為電子貨幣注定失敗而自動排斥,這是因為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所有在這方面努力的公司都失敗了。很明顯正是這些系統由中央控制的本質注定了它們的失敗。我認為比特幣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分佈式且不需要信任基礎的系統。
比特幣發布 P2P 貨幣源代碼 中本聰,2009 年 2 月 18 日,20:50 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分佈式數據庫,在大多數人同意之下,基於一套要遵循的規則,可以增加到該數據庫:
・每當有人找到了生成區塊的工作量證明,他就會得到一些新的比特幣。
-
每個區塊所產生的比特幣數量每 4 年削減一半。
可以說比特幣是由大多數人發行的。它們以有限且預定的數量發行。
例如有 1000 個節點,每小時有 6 個節點能得到比特幣,一個節點可能平均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得到比特幣。
對於赛普的問題,事實上當用戶數量增長時,並沒有誰會像中央銀行或美聯儲那樣調整貨幣的供應量。因為我不知道軟件如何能獲知真實世界的物價,因此又將需要一個可信方來確定比特幣的價值。如果有聰明的辦法,或者希望信任某人能積極地管理貨幣供應,使之與某個事物掛鉤,我就可以通過編程把規則制定成那樣。
從這個意義上說,比特幣更像是典型的貴金屬。供應量是預定的且價值會變化,而不是改變供應以保持價值不變。當用戶數量增長時,每枚比特幣的價值也隨之增加。它有潛力進入正反饋循環;當用戶數量增加,比特幣價值上升,這會吸引更多的用戶來享受增值的好處。
發布比特幣 0.1.3 版 中本聰,2009 年 1 月 12 日,22:48:23 看起來我們已經度過了最糟糕的互聯網連接問題。0.1.3 版修復了節點通信經過一段時間會關閉的問題。現在這個新版本的網絡運行得更加順暢。
如果已成功生成了區塊,就會在可以支付之前看到一個成熟倒計時。一旦成熟,信用欄就會從 0.00 變為 50.00。要想讓該區塊有效,就必須把它廣播到網絡並加入區塊鏈,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不聯網,Generate 不會運行。如果在未聯網的情況下生成了區塊,網絡並不知道它的存在,並會繼續建立不包含它的鏈,而將其拋在後面,而且當節點看到它未被使用時,成熟倒計時會變為 “未接受” 狀態。狀態欄的顯示減 1 意味著有 1 個區塊鏈接在你區塊的後面。
發布比特幣 0.1.5 版 中本聰,2009 年 3 月 4 日,16:29:12 哈爾・芬尼寫道:
聽上去不錯。我也希望在多台機器上運行多個比特幣 / 區塊的生成器,把它們的地址都藏在一個 NAT 地址的後面。我還沒有試過,所以不知道這是否適合當前的軟件。
當前的版本就可以。它們分別通過互聯網連接,而傳入的連接只會到達端口為 8333 所路由的主機。
作為優化措施,我將定義一個開關參數 “-connect=1.2.3.4” 來指定一個連接地址。可以把額外的節點連接到主節點,而只有主節點才連接到互聯網。現在這個問題還沒那麼重要,因為網絡會變得巨大,帶寬才將是個大問題。
順便說一句,我不記得我們是否曾談過此事,有一天有人曾提到了安全時間戳問題。想要證明某文件存在於過去的某個時間,在我看來,比特幣的區塊鏈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
比特幣確實是一種用於交易的分佈式安全時間戳伺服器。幾行代碼就可以創建一筆帶有額外哈希值的交易,其中包含著需要時間戳的數據。那樣我應當在軟件裡增加一個命令專門給文件蓋時間戳。
以後我會增加一個接口,這可以使伺服器端語言更容易與網站集成。
是的,而且我希望看到更多的接口供編程語言或腳本語言調用,也可以在客戶端調用。
沒錯。
歡迎來到比特幣新論壇! 中本聰,2009 年 11 月 22 日,下午 06:04:28 歡迎來到比特幣新論壇!
原來的論壇還是可以從以下網址訪問:
http://bitcoin.sourceforge.net/boards/index.php
我會在此重發一些挑選過的帖子,並儘可能回答問題。
常見問題的解答地址:
http://bitcoin.sourceforge.net/wiki/index.phppage=FAQ
下載地址: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bitcoin/files/
比特幣成熟了嗎? 中本聰,2009 年 11 月 22 日,下午 06:31:44 比特幣的成熟
發表於:星期四 2009 年 10 月 1 日(14:12 UTC)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的成熟過程可以分成 8 個階段。
1. 當第一次點擊鑄幣(Generate Coins)時發生的初始網絡交易。
2. 從初始網絡交易到比特幣出現在所有交易列表。
3. 比特幣從所有交易的域外轉移到域內。
4. 從比特幣出現在所有轉帳列表到描述預備變更為已生成(x 區塊後 50.00 比特幣成熟)
-
5. 描述變更為已生成(x 區塊後 50.00 比特幣成熟)。
6. 從描述顯示從已生成(x 區塊後 50.00 比特幣成熟)到預備變更為已生成。
7. 描述變更為已生成。
8. 描述變更為已生成之後。
比特幣的匿名性如何? 中本聰,2009 年 11 月 25 日,下午 06:17:23 網絡節點知道比特幣的來龍去脈嗎?區塊是否包含進出賬的歷史?
收發比特幣的地址在本質上是沒有任何識別信息的隨機數。
向 IP 地址發送的交易仍然寫入了比特幣地址。IP 地址只是用於連接收款人的計算機以請求新的比特幣地址、將交易直接交給收款人並得到確認。
區塊包含轉入的比特幣地址歷史。如果使用該比特幣地址的人身份不明,且每個地址只用過一次,那麼歷史信息只會說明一些匿名人把錢轉給了其他人。
匿名和使用筆名的可能性取決於是否透露與比特幣地址相關的身份信息。如果在網上公佈了自己的比特幣地址,那麼就可以把該地址、它所包含的交易以及公佈時所用的名字關聯起來了。如果使用沒有關聯真實身份信息的馬甲發布,那麼就是匿名的。
要想更好地保護隱私,比特幣地址最好只用一次。這可以通過修改 Options->Change 來調整地址變更的頻度。
節點是否知道比特幣地址屬於哪個 IP?
不知道。
在比特幣首次啟動時是否有命令行選項可以控制服務端口的代理伺服器?
下一個版本(0.2 版)提供在啟動時通過代理利用命令行控制:
TOR 的問題是在啟動時發現其他節點的比特幣 IRC 伺服器禁止 TOR 退出節點,所有的 IRC 伺服器都是如此。如果之前曾經連接上了,那麼說明已經有種子存在,但是第一次需要提供一個像下面這樣的節點地址:
如果節點使用靜態 IP 地址接受傳入的連接,就可以把這個 IP 用於 - addnode,那可就太棒了。
如果把比特幣發送到某個 IP 地址,而該 IP 地址的後面有多個客戶端通過網絡地址轉換(NAT)連接,那會怎麼樣?
通過 NAT 端口 8333 轉發到的那個客戶端會收到交易。如果路由器能在轉發時改變端口,就可以允許多個客戶端接收比特幣。例如,如果端口 8334 把交易轉發到一台計算機的 8333 端口,那麼付款者可以把比特幣支付給 “x.x.x.x:8334”。
如果 NAT 不能進行端口轉換,那麼目前還沒有命令行的可選項來改變比特幣所綁定的接收端口,但我會繼續深入研究。
關於比特幣的問題 中本聰,2009 年 12 月 10 日,下午 08:49:02 SmokeTooMuch 寫道:
您好!昨天我偶然發現了這個偉大的支付方式。
雖然查閱了很多網站,但是我仍然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弄清楚。
1. 比特幣真的匿名嗎?我指的是完全徹底的匿名,ISP 能檢測到比特幣的收入或支出活動嗎?甚至可能看到我現在正在運行比特幣系統吧?
2. 如果理解正確的話,支付夥伴們無法看到我是一個誰。這是否意味著他只能看到比特幣地址,而看不到真實的 IP 地址呢?即使他在監視網絡連接等?
3. 如果 ISP 能探查到我在使用比特幣系統,或者支付夥伴們有辦法查到我的 IP 地址,那麼使用 VPN 會不會更加安全呢(以預付費卡 Paysafecard 支付為例)?這是不是也很危險,因為 VPN 的提供商可以獲得我的支付信息?
4. 為了確保比特幣的安全,我們需要備份哪些文件呢?wallet.dat 還是比特幣的整個 AppData 目錄?
. 是否可以把錢包複製到不同的機器上使用呢?這樣什麼都不做比特幣就可以翻一倍。對這樣的案例有防範措施嗎?
6. 當有人丟了錢包,是否有辦法在系統內重鑄丟失的幣?要不然 2100 萬的比特幣上限就不對了(我的意思並不是要為某人恢復丟失的幣,如果 2100 萬比特幣全都造出來了,但有人丟了含有 100 萬比特幣的錢包,其他人又不能重造這 100 萬比特幣,難道說這些比特幣錢就在網絡上完全消失了?)。
7. 我忘了曾經在哪裡讀過,目前現存約 13 萬個區塊。但在我的電腦上只能看到 2.4 萬個,這是正常現象還是哪里出了問題?
8. 我對比特幣產生的事了解有限。一台機器平均每天創造多少枚比特幣?
9. 我知道 8333 端口上的請求應該被轉發至比特幣系統。我的問題是這裡用的是 TCP 還是 UDP 協議?該端口是鑄幣所必需的,還是僅用於支付交易?
10. 我看到比特幣源代碼向所有人開放。這是否有風險?如果代碼被人操作,有些人能比其他人創造更多的比特幣嗎?這可能是個巨大的安全漏洞。
11. 我看到過一個計算一段時間內創造比特幣數量的公式。這與 CPU 的最大速度以及可用量有關。但我現在找不到了,所以請您解釋比特幣產生機制。速度慢的機器和高端機器產生一樣多的幣嗎?
12. 除了新的自由標準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兌換系統或潛在的支付夥伴?
13. 如果我的系統崩潰了,會發生什麼事?錢包會自動保存嗎?還是只有手動關閉比特幣系統才能保存?(或許只在比特幣產生或支付時才需要實時保存?)
14. 有沒有辦法看到迄今已經產生了多少枚比特幣?比特幣幾歲了?
我知道自己問了一堆問題,但我是真的對您的服務很感興趣,想要了解所有的事情後才更加頻繁地使用。
1~3:您提到的那種級別的匿名性需要通過 TOR 連接,使用幾個禮拜後發布的比特幣軟件 0.2 版就可以了。到時我會發布 TOR 的使用說明。
4:對 0.1.5 版,備份整個 % appdata%\Bitcoin 目錄。對 0.2 版:只備份 wallet.dat。
5:不行。整個系統都是針對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設計的。
6:那些比特幣無法再恢復,總的流通量因此會減少。由於有效流通量減少,剩下的幣的價值會稍微提高一些。這與政府印鈔導致現存貨幣價值降低正好相反。
7:現在有 29296 個區塊。流通量是區塊數量乘以 50,所以當前的流通量是 1464800 枚比特幣。如果只有 2.4 萬個區塊,一定是沒完成初始區塊的下載。退出比特幣系統再重新啟動。0.2 版的初始區塊下載會更好和更快。
8:通常會有幾百個吧。現在很容易,但隨著網絡的發展會變得越來越難。
9:好問題,是 TCP。應該更新網站說明 TCP 端口 8333。
端口轉發是為了其他節點可以連接,所以會幫助你保持連接,因為這可以使你能連接更多的節點。另外也需要通過 IP 地址和端口接收付款。
10:不是,其他的節點不會接受。
開源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獨立審查代碼。如果是源代碼封閉,無人可以驗證其安全性。我認為這種性質的程序必須開源。
11:較慢的機器生產較少的幣。與 CPU 速度成正比。
12:還會有更多的比特幣生產出來。
13:比特幣使用了事務型數據庫 Berkeley DB。系統崩潰時不會丟失數據。系統收到交易時會立即寫入數據庫。
14:可以將總區塊數乘以 50。比特幣網絡已經運行快一年了。設計和編碼始於 2007 年。
假定我們知道鄰居在用比特幣,我們也知道他將會收到付款(也許因為他有一家網上商店,並接受以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
此外,我們知道他使用無線局域網(WLAN),他的網絡不安全或是弱保護。路由器的配置也是如此。
現在我們可以登錄到他的路由器找到配置,把 8333 端口轉發的 IP 地址改為我們系統的 IP。現在每筆付款都將會被我們的比特幣客戶端接收。
這樣實際上能成功嗎?
我知道這麼做屬於高度犯罪而且這種場景也極其可恥,這種場景也不尋常,但在理論上應該行得通吧?(不是我喜歡害人,但我知道犯罪分子會嘗試很多方法來搶錢。)
順便說一句,當局域網路由器配置處於無保護狀態時,該方法同樣行得通。
編輯:這些場景或許根本不可能,因為不管那個端口用的是哪個 IP,付款只會轉到付款人定義的比特幣地址或 IP 地址?
的確如此,用 send-to-IP 選項就會發給任何響應那個 IP 的人。發送到比特幣地址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計劃是實現 IP + 比特幣地址選項,這就會同時擁有兩邊的好處。在這種情況下每筆交易仍然會用不同的地址,但是收款方會用給定的比特幣地址進行一次性地址簽名,以證明它屬於預定收款人。
比特幣 0.2 版在此! 中本聰,2009 年 12 月 16 日,下午 10:45:36 比特幣 0.2 版在此!
下載鏈接如下: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bitcoin/files/Bitcoin/bitcoin-0.2.0-win32-setup.exe/download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bitcoin/files/Bitcoin/bitcoin-0.2.0-win32.zip/download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bitcoin/files/Bitcoin/bitcoin-0.2.0-linux.tar.gz/download
新功能・馬爾蒂・馬爾米。
・精簡系統托盤的選項。
・系統啟動選項中設置自動啟動功能,這樣就可以確保在後台自動運行。
・為未來擴展而設置的對話框佈局新選項。
・Windows 安裝程序。
・Linux 版本(在 Ubuntu 上測試過)。
・支持多處理器的比特幣生成。
・為使用 TOR 提供的代理支持。
・解決了一些初始區塊下載時變慢的問題。
感謝馬爾蒂・馬爾米(sirius-m)的編碼以及托管新網站和本論壇,並且新自由標準在他的幫助下對 Linux 版進行了測試。
新手測試 — 有人想花 1 美元買幅畫嗎? 中本聰,2010 年 1 月 29 日,下午 12:22:13 推薦的訂單支付方法:
1. 商家有靜態 IP,客戶支付到該 IP,並附帶簡單的附言。
2. 商家創建新的比特幣地址並發給客戶,客戶支付到該地址。這將是在線支付的標準方式。
與 RSA 對比:ECDSA 的重點是數據小,而非可執行文件小。我認為如果區塊鏈、比特幣地址、磁碟空間以及帶寬需求都大一個數量級,那將不太實用。此外,即使將 RSA 用於消息,也有必要在整個比特幣網絡用 ECDSA,而同時僅將 RSA 用於消息部分。那樣就和現在已經實現的完全一樣了。
後期可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可以單用電子郵件或即時通信基礎設施而不是 RSA 來傳遞消息,也許只需要在交易中加入消息的哈希值,以證明交易確實與消息中所描述的訂單相符。消息必須加密以避免暴力破解哈希值泄密信息。
工作量證明的難度增加 中本聰,2010 年 2 月 5 日,下午 07:19:12 2009 年 12 月 30 日,工作量證明難度首次被自動調整。
最低難度是 32 個零位,所以即便只有一個人在運行比特幣的節點,難度也不會比這更低。去年大部分時間的難度都在最低水平下徘徊。12 月 30 日突破了難度,調整後的算法更加困難。從那時起,每次調整後都變得更難。
自 2 月 4 日的調整後,難度從去年的 1.34 上升到 1.82。這意味著同樣的工作量只能生成相當於原來 55% 的比特幣了。
難度的調整與全網的總工作量成正比。如果節點數翻番,難度也會翻番,讓總產出回歸到目標收益率。
對於那些技術控,可以通過在 debug.log 中搜索 “target:” 查看工作量證明難度。搜索結果是 256 位無符號十六進制數,其 SHA-256 值必須小於能成功產生區塊的值。該值每 2016 個區塊後調整一次,時間上差不多是兩周。這時 debug.log 中會輸出 “GetNext-WorkRequired RETARGET” 的消息。
2010 年 2 月 21 日,下午 05:44:24 xc 寫道:
不要庸人自擾。從來沒人死於 “通貨緊縮的漩渦”。:)我同意 “I-am-not-anonymous” 說的市場將會選擇像比特幣這樣最好的貨幣。然而,我也相信中本聰所建立的比特幣規則足以支撐未來繁榮的比特幣經濟。
比特幣的供應量將會增長多快路人皆知,這已固化在程序和比特幣網絡中,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善的比特幣市場,但正在開發這類市場和交易所。對未來的比特幣生產者而言,問題不是 “需要多少東西來補償?” 而是考慮 “當前比特幣的市場價值是否值得耗費電力和算力生產?” 如果值得就參與。否則就停止挖礦,轉而以比特幣作為適當中介進行有形資產的交易。如果不太確定,則可以嘗試一段時間,然後再做最後決定。節點數量與相應算力會不斷變化,不斷的競爭會導致成本接近價值(不是相反)。價值由市場和作為交易媒介的比特幣的使用需求所決定。未來的交易成本競爭會對潛在的節點運營商產生重大的影響。
您提出的節約悖論相反,懷著利用通貨緊縮賺取購買力的期望而收藏和儲蓄比特幣並非什麼壞事。這可以聚集比特幣資本以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甚至未來會出現比特幣銀行,以市場設定的利率借出儲蓄的比特幣,從而減小囤積的影響。然而,這些美好的儲蓄都伴隨著延遲滿足現時欲望的代價。從潛在儲蓄者的角度來看,永遠是現在克制購買有形資產的欲望與將來買下更多資產的可能性之間的較量。時機選擇自然會隨著人和環境的不同而不同。
比特幣的電子化特性使其易於分割,很容易調整比特幣的價值以適應通貨緊縮的壓力。如果儲蓄率太高,物價就會下降,利率也會下降。因此鼓勵需求(降價),同時降低儲蓄意願(低利率)您的評點很精彩。
預期升值的東西的合理市場價格已經反映了現在價值的預期未來增長。人腦會進行概率估計權衡持續增長的幾率。
在沒有市場可確定價格的情況下,新自由標準基於生產成本的評估是可靠的推斷和有益的服務(謝謝)。任何商品的價格往往都趨向於生產成本。如果價格低於成本,那麼生產就會放慢。如果價格高於成本,擴大生產和銷售就能獲得更多利潤。同時,產量增加導致難度增加,推動生產成本朝價格方向靠攏。
當以後新幣的產量只占現有供應量的小部分時,市場價格將主導生產成本。
比特幣目前的生產能力正在迅速提高,表明人們估算目前的價值高於當前的生產成本。
有人表達了對基於公開地址的哈希值產生比特幣地址可能發生地址衝突的關注,即為兩個不同個體分配相同比特幣地址的機會。注意,160 位哈希計算可以產生 2 的 160 次方(1.46×10^48)種可能性,因此衝突發生的概率微乎其微。
2010 年 2 月 23 日,上午 09:22:47 新自由標準寫道:
如果兩個比特幣客戶端產生了同樣的比特幣地址(儘管這幾乎不可能),那會發生什麼情況?比特幣會支付給首次遇上的客戶端嗎?是否已有防範機制,請解釋一下。
每個比特幣地址都有獨立的公鑰和私鑰對。不存在可以解鎖所有公鑰的私鑰。比特幣地址是公鑰的 160 位哈希值,系統的其他地址都是 256 位的。
如果發生衝突,衝突者可以消費發到該地址的所有比特幣。但只是發到該地址的比特幣,而不是整個錢包。
如果有人刻意嘗試製造衝突,在當前情況下要產生一次衝突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是生成一個區塊的 2126 倍。產生區塊賺的錢要遠比這多。
隨機種子考慮得非常嚴密。使用 Windows 所有的性能監控數據,包括啟動後對磁碟性能、網卡指標、CPU 時間以及分頁等的測量。Linux 有內置的熵收集器。再加上每次鼠標在比特幣窗口移動時產生並由磁碟操作所捕獲的熵。
比特幣的 URI 方案 中本聰,2010 年 2 月 24 日,上午 05:57:43 在 POS 上用這種方式就太好了。收銀機顯示含有比特幣地址和交易金額編碼的 QR 碼,顧客用手機拍下來。
https://bitcointalk.org/index.phptopic=177.msg1814#msg1814
回覆:比特幣移動版 中本聰,2010 年 6 月 26 日,下午 08:58:26 引自:sirius-m,2010 年 6 月 10 日,下午 01:51:16
當然可以用類似 vekja.net 或 mybitcoin.com 服務在移動瀏覽器上把錢存入您信任的地方。
我認為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就像現金一樣,您不會把全部身家都放在口袋裡,一般僅帶少量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可為移動設備專門優化一個小型網站,用應用作為前端,其主要功能就是讀 QR 碼,或把網站設計成由通用 QR 碼應用讀取掃描結果。
如果有一個 iPhone 應用,功能僅僅是 vekja 或者 mybitcoin 的前端,而且不涉及 P2P,蘋果會批准它嗎?不批准又是基於什麼條款呢?一定會有安卓版的應用。儘管應用不是那麼必要,就是個手機屏幕大小的移動版網站。
為家中運行的比特幣伺服器提供網絡接口並不適合於所有人。大部分用戶沒有靜態 IP,且設置端口轉發也太麻煩了。
2010 年 7 月 10 日,下午 04:26:01 引自:llama,2010 年 7 月 1 日,下午 10:21:47
中本聰,如果 SHA 被攻破(當然更可能的是崩潰),那真是個解決方案,因為仍然可以通過簽名(私鑰仍然安全)來識別有效的比特幣所有者。
然而,如果簽名也被攻破了(也許採用量子計算機把整數因式分解問題解決了),那麼即使在最後一個有效區塊上達成一致也毫無價值。
如果事情是突然發生的,那結果確實如此。如果事情是逐漸發生的,我們還可以切換到更健壯的系統。當首次運行升級後的軟件時,將會用新的更強的簽名算法為所有的幣重新簽名。(通過創建一筆交易,用更強的簽名把幣支付給自己。)
回覆:Hash()函數不安全 中本聰,2010 年 7 月 16 日,下午 04:13:53 SHA-256 的進步不像從 128 位到 160 位。
如果要用類比來解釋,這更像是從 32 位到 64 位地址空間的躍進。16 位計算機的地址空間很快就用完了,32 位計算機到了 4GB 內存時地址空間也用完了,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很快就會再次用完 64 位的地址空間。
在我們的有生之年,SHA-256 不會被摩爾定律支配下的計算能力的提升所破壞。如果能夠被破壞,也應該是通過突破性的破解方法。能夠在可計算範圍內徹底擊敗 SHA-256 的攻擊,也同樣有很大的可能性會使 SHA-512 崩潰。
如果發現 SHA-256 的弱點逐漸顯現,就可以在一個特定區塊編號後切換到新的哈希函數。每個人都必須在那個區塊編號後更新軟件。新軟件會保留所有舊區塊的新哈希值,以確保它們不會被另一個具有相同舊哈希值的其他區塊所替代。
例如,是否可以創建一段腳本(OP_2DROP OP_TRUE...)來產生一枚可以由任何人支付的比特幣?
創建比特幣類型的靈活性是否就源於這種編碼方式?
比特幣的性質是 0.1 版一旦發布,其核心設計在剩餘的生命周期中就不再改變。因此,我想將其設計成能支撐各種可能交易類型的系統。問題在於不管是否用到這些類型,都需要特殊的支持代碼和數據字段,並且每次只能覆蓋一種情況,這會產生海量的特例。解決方案是用腳本來概括問題,因此交易方可以將交易描述為對網絡節點評估的斷言。節點對交易的了解只需到可以評估支付方是否滿足條件就可以了。
腳本實際上是一種斷言。它只是用來評估真假的方程式。斷言是一個生僻的詞,所以我稱之為腳本。
收款方在腳本上匹配模板。目前,收款方只接受兩種模板:直接支付和比特幣地址。未來的版本可以為更多的交易類型提供更多的模板,運行那個版本或更高版本的節點就能接收這些交易類型。網絡中所有版本的節點都可以驗證並且處理任何新交易,然後移至區塊裡,即使它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讀取這些新交易類型。
這個設計支持我多年前設計的各種可能的交易類型,包括托管交易、擔保交易、第三方仲裁、多方簽名等。如果比特幣的發展規模夠大,這些就是未來我們想要探索的,但它們都必須在一開始就設計才能確保未來成為可能。
我不相信與比特幣兼容的第二個實現是個好主意。如此之多的設計依賴於所有節點步伐一致地得到完全相同的結果,第二個實現會對網絡構成威脅。因為 MIT 許可協議與所有其他許可協議及商業用途兼容,所以從許可證的角度看沒必要重寫代碼。
第二個版本對我意味著大量的開發和維護工作。升級網絡時不鎖定第二個版本就很難保持向後兼容性。如果第二個版本出了大麻煩,兩個版本的用戶體驗都不好,儘管這會增強用戶留在官方版本的重要性。如果有人正在準備第二版本的分叉,那我就必須要對使用分叉版本的風險提出很多免責聲明。這種設計使出現分歧時主版本受益,對分叉版本來說可能不太公平,並且我也不願這麼幹,只要只有一個版本,我就沒有必做這些事了。
我知道大多數開發人員不喜歡自己的軟件分叉,但這件事有真正的技術原因。
引自: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2010 年 6 月 17 日,下午 07:58:14
我欽佩交易腳本設計方案的靈活性,但是我那邪惡的小腦袋立刻開始考慮如何濫用該方案。我可以在 TxOut 腳本中對各種信息做有趣的編碼,如果那些沒被黑過的客戶端驗證並忽略那些交易,這將是個有用的改裝的廣播通信信道。
這個功能很酷,流行以後會有人通過數以百萬計的交易來轉播 Lady Gaga 最新的視頻給所有的朋友,因為用這種方式洪水式攻擊支付網絡很好玩……
這是收取交易費的原因之一。如果有必要,我們還有其他的手段。
引自:拉兹洛(laszlo),2010 年 6 月 17 日,下午 06:50:31
聰,您這個設計做多久了?看起來想得非常透徹,不像那種沒做過大量頭腦風暴和討論坐下來就寫代碼的項目。儘管所有人都滿腹疑慮尋找漏洞,但迄今為止它仍然堅不可摧。
從 2007 年就開始了。有一天,我确信有一種方法可以無需任何信任就能做到這一點,於是不斷地思考這個問題。更多的工作在於設計而非編碼。
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都是我之前考慮和計劃過的加文・安德烈森現在是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負責人,宣布他寫了個 “比特幣水龍頭”,會給每個顧客免費贈送 5 枚比特幣。中本聰回答說,如果其他人沒想出這個主意,他本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回覆:從 freebitcoins.appspot.com 領取 5 枚免費比特幣 中本聰,2010 年 6 月 18 日,下午 11:08:34 引自: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2010 年 6 月 11 日,下午 05:38:45
作為我的第一個比特幣編碼項目,我決定幹一件聽起來很笨的事:我開發了一個派送比特幣的網站。其網址為:https://freebitcoins.appspot.com/。
每位顧客 5 枚比特幣,先到先得,我備了 1100 枚幣作為啟動資金。一旦一切正常,我會再多加些。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我希望比特幣項目取得成功,而且我認為如果人們手裡能得到些比特幣來嘗試,就更有可能成功。等待節點產出比特幣的過程相當熬人(而且以後會更令人抓狂),而且購買比特幣也不那麼容易。
請嘗試一下來取一些免費的比特幣,哪怕您已經多得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您可以領一些,然後馬上捐回到這個地址:
第一個項目選得真不錯,幹得好。我本來打算如果再沒人做這事兒我就自己做,這樣當普通人難以產出 50 枚比特幣時,新用戶馬上就可以得到幾枚幣玩一下。捐贈應該能滿足需求。分配器所顯示的餘額可以鼓勵人們把這個數字頂起來。
您應該在頁面上放一個比特幣捐贈地址給那些想捐助的人,在理想狀態下這個地址應該在收到錢後馬上換成新地址。
比特幣價值後來上升了。中本聰建議降低比特幣水龍頭的出水量至 1 枚比特幣。
回覆:freebitcoins.appspot.com 急需捐贈! 中本聰,2010 年 7 月 16 日,上午 02:02:07 引自: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2010 年 6 月 12 日,下午 07:15:46
比特幣水龍頭確實很好用,唯一不好的就是把我的比特幣都送光了。從昨晚補貨到現在,水龍頭已經流出去超過 5000 枚比特幣了。
是否有哪位早期挖了幾萬枚比特幣的用戶願意送些到水龍頭,好讓更多的人嘗試使用比特幣?我知道發出去的幣大部分估計會弄丟(我懷疑很多羊毛黨都堅持不到花這 5 塊錢的時候),但如果這樣,那只會增加你們手裡比特幣的價值……
水源捐贈地址:
中本聰在這一新版本中不僅提供了技術,而且發出了銷售和市場營銷的聲音:“擺脫中央管理貨幣的任意通脹風險!比特幣的總發行量僅限於 2100 萬枚。”
比特幣 0.3 版發布了! 中本聰,2010 年 6 月 6 日,下午 06:32:35 發布 P2P 加密貨幣 — 比特幣 0.3 版!比特幣是一種使用密碼技術以及分佈式網絡替代中央可信伺服器的數字貨幣。擺脫了中央管理貨幣的任意通脹風險!比特幣的總發行量僅限於 2100 萬枚。根據算力的貢獻逐步把比特幣釋放給網絡節點,因此您可以通過貢獻 CPU 空閒時間來獲得部分收益。
更新內容:
・命令行和 JSON-RPC 控制。
・包含無用戶圖形界面(GUI)的守護進程版。
・交易過濾器選項卡。
・哈希速度加快 20%。
・哈希性能顯示。
・Mac OS X 版感謝拉兹洛(Laszlo)。
・德語、荷蘭語和意大利語的翻譯感謝 DataWraith、Xunie 和 Joozero。
可在http://www.bitcoin.org 或本論壇下載。
當網絡長時間分裂又重新連接時會發生什麼? em3rgentOrdr 發表,2010 年 8 月 1 日,上午 11:07:24
假設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廣泛使用。假設兩國之間的所有互聯網連接阻塞,人們仍然在各自網絡內從事交易。每個網絡的所有交易都被廣播到該網絡內的所有節點,但是沒有廣播到別的網絡。在每個網絡中,網內最長的鏈會認為是有效的,比特幣經濟將繼續存在於每個網絡內。
經過幾年的獨立存在後,當兩個網絡重新連接時會怎麼樣?
回覆:當網絡長時間分裂又重新連接時會怎麼樣? kiba 發表,2010 年 8 月 2 日,上午 03:19:08
也許他們不會再連接。相反,實際上我們有了兩種貨幣。這將導致東西方比特幣外匯交易市場的誕生。
回覆:當網絡長時間分裂又重新連接時會怎麼樣? throughput 發表,2010 年 8 月 2 日,上午 06:07:08
作為商人,我關心的只是我的網絡是不是大網,重新連接後,我的交易是否會被接納。因此,能夠監控當前不同節點的數量對我來說就足夠了。把監控情況放入圖表,如果監控到節點數量突然減半就停止交易處理。這可能是在比特幣節點上運行的網絡伺服器上的一個服務。
但到底有沒有辦法監控這個數量呢?如果沒有,聰明的做法是在標準中添加幾個特性,允許實時確定正在運行的不同節點的數量。
回覆:當網絡長時間分裂又重新連接時會怎麼樣?
克里格托(creighto)發表,2010 年 8 月 3 日,下午 08:01:22 引自:throughput,2010 年 8 月 3 日,下午 01:33:08
對……
但是您所描述的情況只有在有人注意到了並證明網絡正在分裂之後才有可能。您有沒有提出檢測網絡分裂的方法?
我在其他論壇發起了有關該主題的另一組討論,但對獨立的供應商來說,一個簡單的監控守護進程就可以做到:跟蹤自從上一次難度正式改變以來區塊之間的平均時間,如果單個區塊所花費的時間超過了平均值的兩倍則提醒供應商,也許暫停接收新比特幣,直到供應商查清當前情況為止。連續出現花費的時間比平均值長的區塊,就更加證實了問題的出現。因此,如果一個區塊花平均兩倍的時長,又緊接著有一串超過平均時長 75% 的區塊出現,那麼基本就可以斷定您已不在大網上了。
回覆:當網絡長時間分裂又重新連接時會怎麼樣? 中本聰發表,2010 年 8 月 3 日,下午 10:45:07 克里格托:我同意該辦法。如果區塊流下降得很快,超出了偶然性的變化,那麼幾個小時後,客戶端就可能會注意到。從而可以判斷出世界已離它遠去。
引自:knightmb,2010 年 8 月 3 日,下午 07:02:13
引自:加文・安德烈森(gavinandresen),2010 年 8 月 3 日,下午 06:38:44
或者如果分裂持續的時間夠長(超過 100 個區塊),那些在短鏈上產生的比特幣交易在合併時將無效。
這個信息很有意思,除了雙重消費問題,只要區塊鏈被隔離不超過 100 個左右區塊(或 16 個小時以上),就沒有問題。
實際上,分裂很有可能是不對稱的。要把世界從中間分隔開很難。更有可能的是單一國家與其他國家,例如 1:10 分裂。那種情況下,少數派分叉需要花費 10 倍的時間才能生成 100 個區塊,也就是差不多 7 天。此外,客戶端因為收到的區塊太少,很容易意識到出問題了。
引自:knightmb,2010 年 8 月 3 日,下午 07:02:13
如果存在著分裂延遲的硬編碼限制呢?意思是說如果有一個從公網分裂出來的小網,在裡邊支付了一些比特幣,幾天後再把它們同步到公網,除了比特幣的挖礦產出以外,其他的交易應該沒事兒?
沒有時間限制。假如您沒有在少數派分叉中挖礦得到比特幣,也沒有使用收到的雙重消費比特幣,那麼您的交易可以隨時寫入另一條鏈。
中本聰回答了關於有人想買下所有比特幣的評論,並引用了亨特兄弟和 20 世紀 70 年代末的白銀市場的例子。COMEX(紐約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中的槓桿頭寸毀了他們。注意,亨特兄弟所購買的份額實際上只是白銀市場的一小部分。但是 COMEX 修改規則,為每個人持有合同的總量設置了上限,從而迫使持有量超限的人不得不賣出,因此亨特兄弟被迫平倉。參見麥克・馬洛尼在 WealthCycles.com 上的詳細文章:
http://wealthcycles.com/features/the-hunt-brothers-capped-the-price-of-gold-not-50-silver
回覆:比特幣的漏洞?(對比特幣系統展開大規模攻擊現實嗎?) 中本聰,2010 年 7 月 9 日,下午 03:28:46 引自:用戶(user),2010 年 7 月 07 日,下午 06:15:28
各位好。(對不起,我是個小白)。如果侵入者買光所有的比特幣,然後刪除所有的二進制數據怎麼辦?這樣可以摧毀比特幣系統。比特幣網絡能防住這類攻擊嗎?
這種操作被稱為 “壟斷市場”。當有人試圖買下全世界的某種稀缺資產時,他們買得越多,價格就越高。到某個點,就會貴到再也買不起了。這對於事先擁有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因為他們能以天價賣給壟斷者。隨著價格的不斷上漲,一些人堅持持有待漲,拒絕賣出。
1979 年企圖壟斷白銀市場的亨特兄弟的破產案非常知名:
“納爾遜・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試圖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壟斷全球的白銀市場,有一個階段,他們甚至擁有全球一半以上可交付白銀的權益〔1〕。在亨特收購貴金屬的過程中,白銀的價格從 1979 年 9 月的 11 美元 / 盎司升至 1980 年 1 月的近 50 美元 / 盎司〔2〕。兩個月後,白銀價格最終崩盤至每盎司不足 11 美元,大幅下跌發生在被稱為銀色星期四的那天,由於商品購買保證金的交易規則發生了變化〔3〕。”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rnering_the_marke
隨著時間的推移,包含了 2009 年 1 月以來所有交易記錄的區塊鏈不斷增長。如果一個比特幣錢包包含了多個比特幣地址以及這些地址相應的私鑰和比特幣餘額,比特幣系統必須知道應該使用哪個地址來完成交易。例如,假設比特幣地址 A、B、C 分別有 0.1、0.2、0.3 枚比特幣,並且需要支付 0.5 枚比特幣。比特幣錢包必須選擇 2 個以上的比特幣地址來湊足這 0.5 枚比特幣,因為任何單獨的地址都不足以完成這次支付。除非比特幣客戶端具有完整的區塊鏈,這樣就能知道每個地址的當前餘額,否則就必須與擁有區塊鏈的伺服器進行連接。簡化支付驗證首次描述於中本聰的原創比特幣論文,允許客戶端依賴一台參與比特幣網絡的伺服器,該伺服器具有完整的區塊鏈,但不一定參加挖礦過程。後來實現了這種伺服器,並使輕量級的客戶端受益。
比特幣零食售賣機(快速交易問題) 中本聰,2010 年 7 月 17 日,下午 10:29:13 引自:Insti,2010 年 7 月 17 日,上午 02:33:41
比特幣零食售賣機怎麼工作?
1. 走到機器前。給它一枚比特幣。
2. 這一步幹什麼
3. 離開機器,享受美食。(獲利!)
您不想等一個小時來確認交易。
售賣機公司不想送出去一堆免費糖果。
第二步到底是做什麼的?
我相信支付處理公司有可能提供快速交易處理服務,在不超過 10 秒的時間內進行充分的檢查。
網絡節點只接受一筆交易的第一個版本,以將其合併到正在生成的區塊中。當廣播一筆交易時,如果其他人同時也廣播了雙重消費的交易,這就稱為一場節點傳播賽。如果一方的動作稍微早一些,就會幾何級快速傳播至整個網絡到達大部分的節點。
一個粗略的簡單例子:
2010 年 7 月 30 日 10:42,北極星(Polargeo)(對話 | 投稿)刪除了 “比特幣”(維基百科:刪除帖 / 比特幣)”
回覆:比特幣維基百科頁被刪了!!! sirius 發表,2010 年 9 月 30 日,下午 04:45:26 可不可以做被刪網頁不同語言的版本,而不被刪除?如果可以的話就開始做。我可以寫芬蘭語版本。
回覆:比特幣維基百科頁被刪了!!! 中本聰發表,2010 年 9 月 30 日,下午 05:50:32 如果您要做,我覺得應該做非常簡短、大約百字左右的單段文章,簡單地定義比特幣是什麼就可以了。
我倒是希望與其刪掉文章,不如限制其篇幅。如果還不夠知名,至少可以有一些文章來介紹它是什麼。我經常會遇到煩人的紅色鏈接,這是什麼東西維基百科的人至少應該聽說過。
這篇文章可以簡單得像:
“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的分佈式電子貨幣。”
更標準的維基百科應該把比特幣作為電子貨幣或電子現金這樣更概括類別的實例做一簡單介紹。我們可能可以在那里創建一個段落。另外,儘量保持簡短。只是說明它是什麼。
比特幣鑄幣是反熱力學的 加文・安德烈森發表,2010 年 8 月 10 日,下午 09:26:14 引自:throughput,2010 年 8 月 10 日,下午 12:27:30
因此,比特幣激勵了從無辜計算機主竊取計算能力的行為。
當然,信用卡也同樣會激勵從無辜信用卡主